创办人和中日友好
充当与政府沟通的管道
  公明党与中国于1971年7月2日发表《联合声明》,大约两周后的7月中旬,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消息传遍世界。

公明党引导田中首相访中

  美国尼克松总统突然在电视上宣布,计划来年5月访华。

  人们这才知道,国务卿基辛格已经极其秘密地访华,会见了周恩来总理。

  受到最大冲击的,无疑是紧跟美国的反共政策、始终对中国采取不友善态度的日本政府。

  美国要把冷战结构下敌视中国的亚洲政策来一个大转变。日本改变中国政策也已经是时间问题。

  不久,日本政府也改变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。但那并非出于自己的信念,不过是顺从“情况变化”罢了。

  时代迅猛向中日邦交正常化迈进。

  承认中国代表权的国家在联合国里也占了大半。

  1971年10月的联合国大会上,以76票对35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提案,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政府,拥有成为联合国成员国的权利。

  1972年2月,美国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。美中越过日本走向建交。

  7月,田中角荣内阁成立。外相是大平正芳。

  这一年的5月和7月公明党向中国派出代表团。

  7月访华,时值田中内阁成立之后,在恢复邦交上充当了与政府沟通的管道。公明党访华团和周总理逐一归纳了恢复邦交的具体问题。

  日本政府对中日复交有几点忧虑,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日本给中国造成战争损害的赔偿问题。

  从1937年到停战的8年间,中国在抗日战争中,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总计6千亿美元(据中国政府1995年公布的资料)。

  日本支付的话,经济一定会崩溃,发展也无从谈起。

  但是,周总理在和公明党会谈时表示中国放弃战争赔偿要求。

  ——过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,向日本支付了巨额赔款。为此,中国人民被征收重税,陷于水深火热之中。战争是一部分军国主义分子的责任,日本人民也是军国主义下的牺牲者,不能让日本人民尝受那种苦难。

  这就是周总理的想法。

  周总理在和公明党最后一次会谈时,把以前商谈的内容加以综合,当场宣读了中日《联合声明》中可被称为中方草案的部分内容。

  公明党访华团拼命记录,回国转达给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。

  其中,调整《日美安保条约》等日本苦于抉择的问题一个也没有。首相和外相放心了。这样,田中首相以闪电似的速度访华才化为可能。

  中日友好协会等有关人士声称,公明党能充当两国管道的理由,是周总理高度评价1968年池田会长发表的《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》,对池田创建的公明党寄予巨大的信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