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办人和中日友好
刘德有
刊载于《人民日报》日本月刊《饮水思源》特辑
刘德有:
由1964年到1978年,历任《光明日报》驻日本记者,新华通讯社东京分社记者、首席记者。前中国文化部副部长。
注︰1968年9月8日,时任《光明日报》驻东京记者的刘德有,将“池田倡言”翻译成中文后发给北京。
池田在东京牧口纪念馆会见刘德有(2002年)
  遗憾的是,关于这一情况,我们最初是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的。如果创价学会事先通知我们的话,我们一定会去现场采访。没能在现场亲耳听到池田先生的倡言,这件事令我终生抱憾。通过电视上的新闻报导,我了解到池田先生的倡言主要有三方面。第一是中日邦交正常化;第二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;第三是促进中日贸易往来。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,就是提倡中日两国间应进行首脑会谈。

  “池田倡言”的电视报导要比报纸早。我那天一直等晚报,在看过晚报上的相关报导后我决定,一定要把它传达到中国。晚报上没有刊登“池田倡言”的全部内容,所以我就把几个要点发回了中国。……三天后,我将刊登倡言全文的《圣教新闻》(注:创价学会报章)寄回了总社。
1968年9月11日,中国的《参考消息》刊登了倡言的主要内容
  池田先生在倡言中批判日本自民党政府“追随美国”的外交政策,他说,“日本作为一个独立国家,应该按照自己的信念开展自主的外交政策,这是日本理所当然的权利。况且在过去的两千年间,日本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关系,日本应该认识到眼下自己在国际社会上所处的位置,为了未来的亚洲与世界的和平,日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!”我认为池田先生说的完全正确。

 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,池田先生指出,日本政府所谓与台湾缔结《日华条约》就解决了媾和问题这种态度,就是“无视中国七亿一千万民众存在”的形而上学的唯心论,而中日邦交的“实质对象应该是中国七亿一千万的民众”,所以无视中国民众的理论是荒谬的。池田先生的着眼点在中国人民,而不是其他。
  池田先生还提议,“日本政府应该和北京的政府进行会谈”,他呼吁日本正式承认中国政府的存在,并据此呼吁“积极推进北京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”。

  在推动中日经济文化交流方面,池田先生最令我敬服的是提到了中国主张的“政治三原则”和“贸易三原则”,强调中国的这些主张不可无视。特别是“政治三原则”,裡面包含了不参与製造“两个中国”的阴谋,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。

  另外,池田先生还明确地表示,应该废除阻碍中日贸易发展的《吉田书简》,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主张。

  上述这些,在今天看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,但是以我这样一个当事人来看,那真不是寻常可以做到的。池田先生因为发表了上述倡言,诽谤接踵而至,时而还受到威胁,那种紧张气氛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。发表倡言,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。

  换句话说,池田倡言对发展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,事实上,此后的历史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。我认为,每当中日关系迎来关键的时刻,我们应当高度评价池田倡言的内容和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