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田在创大鼓励首批来自中国的6名公费留学生(1975年5月)
1972年发表中日《共同声明》后,中日邦交正常化,贸易等经济方面的交流也跟着展开,但教育交流却迟迟没有进展。尤其找不到愿意接受新中国正式留学生的日本大学。中国学生仅能在日本的大学当旁听生,而大多数日本人也都冷淡对待。池田大作在第二次访华的1974年底,在圣教新闻社与前来中国驻日大使馆赴任的金苏城一等秘书畅谈。池田听他说正在寻找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大学,便答应当身分保证人,并由创价大学接收留学生。池田在创大鼓励首批来自中国的6名公费留学生(1975年5月)
翌年的1975年4月7日,将于一周后进行第三次访华的池田,为了欢迎这批邦交恢复后中国首次派遣的留学生而赶往创价大学。他在欢迎新住宿生大会上,鼓励了中日两国的学生,与中国留学生恳谈,并亲自为他们导览校园
第二天,池田邀请留学生一同出席创价学园的第八届开学典礼。典礼后举行“欢迎中国朋友体育大会”,比赛乒乓球。池田自己也参加单打比赛,与留学生打球。数日后,他出席创价大学的第五届开学典礼,在致词中一一呼喊每位留学生的名字,由衷祝福他们扬帆启航。
池田也在第三次访华时,在上海的欢迎宴会上谈到创价大学接收了6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一事。他以鲁迅留学日本,和老师藤野先生间温暖的交流为例,阐述自己的决意道:“我希望在创价大学师生和中国留学生之间也培育如此美好的友情。不,我正为此付出最大的努力。这友好的种子里蕴藏着关系到未来的无限发展性,终将长成高耸巨木。我决心好好守护,以诚意与信义的行动来报答贵国的信赖。”
1975年4月,中国政府派遣六名第一期公费留学生前往创价大学就读。在此介绍其中两位对于创价大学的回忆。
程永华(中国驻日大使,2013年6月)─ 节录自2012年4月2日于创价大学的演讲
程永大使受到母校学生的熱烈歓迎
创价大学应该说是我的母校。每次走进创价大学,都会唤起我对青年求学时期的美好回忆,也谱写了中日友好的很多佳话。
1972年,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。1973年我有幸作为第一批留学生,到日本来学习。当时由于双方还没有缔结教育交流协议,我们的学习遇到一些困难。正在此时,创价大学的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于1974年12月访华,并会见了周恩来总理。回国后,他了解到我们这几名留学生的困难,就迅速决定由创价大学正式接收我们,并且专门开设了适合我们的课程,帮助我们这批留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在日本的学业。
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。37年前的这个时节,我们踏进了创价大学的校门,池田先生出席了“泷山寮”(学生宿舍)的入寮式,并在樱吹雪(樱花花瓣如雪片般飘落的意思)中带领我们从荣光门(创大的校门)到文科教学楼,一路上将我们介绍给老师、学生,还谈起日本的樱花文化,深情地回忆起与周恩来总理会见时谈及樱花的情景,并提议在校园内种植“周樱”。
我们从那时起,就在创价大学出色的教育环境中,接受教职员严格又慈爱的教导,不断努力专研与日本有关的学问。我们也结交了许多朋友,通过真心的交流,连结起心与心的纽带。这些都是我的人生之宝……
许金平(右)与池田
最初,我是和创价高中学生里的乒乓球高手打了一场比赛。当赛事结束后,池田大作先生就提出:“要不咱们对打一场吧。”结果是我打输了。于是池田大作先生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来鼓励我,他还把自己使用过的球拍作为礼物送给我。现在,我家里也还保存着这幅球拍,并且视若珍宝。池田大作先生打乒乓球不仅有技巧,气势上更是压人一筹,而且他击球的速度非常快。这场比赛对我来说,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交流。
如今的东京富士美术馆的用地,当年叫做中日友谊农场,我们在创价大学留学的时候,那里还是一片荒地。我们和学校里面中国研究会的成员一起在那里留着汗水开荒,栽种白菜、萝卜等。有一年的“赏月宴”上,我们大家亲自上灶,想把“中日友谊农场”的
“成果”送给池田大作先生品尝。池田大作先生津津有味地品尝了我们做的饭菜,并且还亲笔题写了“中日友谊农场”这几个字。
池田为中日友谊农场题字
我记得,当时他并不是伏在桌子上写的,而是站着写的,所以纸上还留有墨汁垂下的痕迹。如今这幅字就保存在创价大学里。我们通过参加农业劳动,和日本学生增进了交流,萌生了友谊,这一切都令我难忘……。